十三陵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59年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距市区约50公里。有公交车可达。
明十三陵,是明朝(1368--1644)13位皇帝的陵墓群,陵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巍巍的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曲折东去。绿树浓荫之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成祖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列左右,整体布局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明十三陵建筑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明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的大地上,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寝,今日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明十三陵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定陵、长陵、昭陵、神道。
十三陵必赏景观
明十三陵,依营建时间的先后依次为:长陵(参见“明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参见“明昭陵”)、定陵(参见“明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陵区内还建有七座妃坟园寝和一座太监陪葬墓,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园囿等各式建筑。陵城周围则因山涉险,在十个天然山口修建了城垣、栏马墙等军事防御工程。
在诸陵中,以长陵的规模最大,思陵的规模最小,建筑布局大同小异。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各陵前都立有石碑,陵墓各有陵垣,中轴线上依次为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明楼内树碑,上刻皇帝的庙号、谥号。明楼后为宝城。宝城中填黄土,下面就是帝后的寝宫。各陵都设有监(管陵太监的住房)、园(种植瓜果,以供祭祀)、卫(护卫陵园,驻扎昌平城)。
景区服务
无障碍设施与服务:
定陵:坡道、无障碍车位、低位电话、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售票口、轮椅服务。
长陵:坡道、无障碍车位、低位电话、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售票口、轮椅服务。
邵陵:坡道、无障碍车位、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售票口、轮椅服务。
神路:坡道、无障碍车位、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售票口、轮椅服务。
居庸关长城:无障碍车位、低位电话、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售票口、轮椅服务。
银山塔林:无障碍厕位、轮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