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尔滨呼和浩特惠州邯郸衡阳淮南呼伦贝尔湖州黄山菏泽衡水汉中黄冈黄石怀化鹤壁河源葫芦岛
J济南金华吉林嘉兴锦州济宁江门揭阳嘉峪关晋中九江晋城焦作酒泉荆州荆门吉安景德镇济源佳木斯江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儿初一初二满街走:您恭喜,您多礼,满手白面不搀你,回家给你大人道个喜。”
过年了,捯饬捯饬换上新衣裳欢天喜地去逛庙会吧。
红红火火的地坛庙会
甭管您是地道的老北京人,还是打拼了一年没有回老家的北漂族,或者外地来京的游客,甚至来自五洲四海的老外朋友——哪怕你是外星人——只要在北京这地界儿上,过大年的,不去庙会逛上一逛,就如同在年三十夜里头熬稀粥——不像个年样儿。
庙会是个啥呢?是穿着新衣裳呼朋唤友、携家带口,在人群中边走边逛,边吃喝玩乐;庙会是冰糖葫芦、兔儿爷,是大红灯笼、彩风车;是吹糖人、玩杂耍、敲大鼓、棉花糖、轻气球、踩高跷、划旱船、抖空竹、猜灯谜、露一手、玩绝活……单个儿论,它们都不能算是庙会,赶趟儿撮堆儿攒一块了,再加上人潮如涌,闲逛往来,那就是庙会了。换一种说法:逛庙会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再说得玄乎些,就是中国人的狄俄尼索斯精神——这位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欢愉放纵,集体狂欢的象征——倒还真跟中国庙会的气场不谋而合。
实际上在文献中有关庙会的记载,从清朝起才比较明晰:庙会就是在祭祀期间展开的商业活动,交易内容有生活用品、古玩、宫廷里流出的物品等。“基本是以宗教为依托,发挥商业功能的一种活动。”——专家如是说。
庙会上的美食
北京城里城外,每年到了春节,各种名目的大小庙会数不胜数,一年一度,在继承以往的保留项目之时,也会翻新出些小花样来。以前北京有八大庙会之说,其实啊,现在远远不止啦,十余个庙会场所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地坛庙会人潮最盛,龙潭庙会名播海外,厂甸庙会民俗浓郁,大观园庙会红楼如梦,圆明园庙会皇家风范,石景山庙会洋中结合……同时,这些举办庙会的地方,又多是北京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一边逛着庙会,一边又把景区玩过了。总之,北京庙会就一个盛大的“大”字,大过年,大庙会!
庙会在清朝时兴盛一时,庙会上,烧香拜佛的,耍把式的,以物易物的:忙碌了一整年的百姓,揣着攒了一年的银两,换点新鲜玩意儿,看看杂耍消遣消遣,这就是传统老百姓眼面跟前的年。其实乐呵乐呵何尝不是现代老百姓眼面跟前的年呢,谁也不去定义劳什子“精神”、“狂欢”,玩好了乐好了,才算真正过了年。
北京最早的庙会有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等。解放后,庙会沉寂了一阵,80年代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宣布,庙会开始复兴,而且一年盛似一年,在北京过年的人们,去庙会上寻找年味儿成为一种老传统到新传统的延续。可以说,庙会是活着的传统,人们在庙会上寻找年味儿的同时也是在寻找那个叫做“幸福”的词意。
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和祈福求祥及物资交流于一体的民间娱乐集会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初时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抓住商机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商业娱乐活动,因为人们云集于寺庙周围,所以叫“会”,合称为“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和朴素商业交流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北京自古寺院极多,所以故时庙会也多,四九年后“破四旧”“反资产”使庙会消失。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发布,消失了若干年的庙会活动渐渐恢复,并与民间新年社火活动合为一体——实际上北京春节期间的庙会,是故时民间庙会和社火活动的共同体,如今规模犹胜当年,再次成了京城春节期间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同时北京举办庙会的场所大多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逛庙会的同时,也是在逛景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10201977号
客服电话
4000-888-943
7*24小时客户服务
155275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