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尔滨呼和浩特惠州邯郸衡阳淮南呼伦贝尔湖州黄山菏泽衡水汉中黄冈黄石怀化鹤壁河源葫芦岛
J济南金华吉林嘉兴锦州济宁江门揭阳嘉峪关晋中九江晋城焦作酒泉荆州荆门吉安景德镇济源佳木斯江阴
故事一:
一位老人为他的孙女送来吃的东西,我瞪大了我的眼睛使劲搜索,却怎么也找不出我认为“好吃的”,就三瓶泡菜,口袋里可能是糌粑。难道对这个女孩来说,糌粑+酥油茶+泡菜=早餐+午餐+晚餐,这个等式,我不愿相信能成立。
看他们基本上交接完,我上去先套近乎“你爷爷?”,“不,我爸,他每三个月就要给我送吃的来”“要走两天”。“你平时都吃这些?”“对,我们就喜欢吃这些,糌粑、茶”,“你学了多久了?”“5年了”,“还有学多久?”“还要学多久?一辈子都要学啊”,她回答我时,脸上也是如此的平静,我顿时无语了,为了那平静中透出的震撼,为了那看似清贫却不失雍容的礼仪,也为了我那傻的掉渣的问题。
在藏族,出家人没有收入来源,主要靠在家人的供养。在学佛法方面,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信仰是一样的,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家人因有家庭事业要照顾,所以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到修行中,出家人是专业的,有精力,所以,传播佛法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使命。出家人没有在家人的供养维系,会连生存保障都成问题;没有出家人传播佛法,在家人也没有办法学佛,都是因缘。有位大师说过“出家的修行者跟提供资粮的在家人有同时成佛的因缘,这因缘来自于回向”。这个功德是一人一半的。所以在家人提供给出家人修行的资粮,也是在家人的一种修行;同样作为出家人,不但要自己好好修行,更要为提供资粮的在家人们修行,这就是责任和使命。我想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你们现在学习,是为了你们将来有个好工作,是为了你们自己,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老师”,这种看似有道理的动力,它缺少了责任与使命,是否还叫动力?
故事二:
正在搬运木料的觉姆。这位觉姆步伐轻快而坚定,从她的脸上,我的确看到了喜悦,那种憧憬自己的小屋即将建成的喜悦。
这里的一间间小木屋,全是这里修行的人自己盖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修房子这种体力活,女的也只能靠自己和姐妹们。学院的僧舍,分成喇嘛区和觉姆区。上课,也分开上课,分为觉姆经堂,喇嘛经堂。
故事三:
在这海报4000米的山上,空手爬山的我们都觉得累,但僧众却要将水从山脚背到自己山上的小屋。一位觉姆艰难的背着水朝山上走去,前面冰冷潮湿的地上坐着的是一位“乞讨者”。
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这位“乞讨者”。我刚开始看到这个乞讨者,心里突然冒出了些不快,“怎么这里也有骗钱的”,我想起了我们内地的乞讨者。但看到两个喇嘛向他放了点钱,我又想“哦,不是骗子,是经济困难”,我也跟着放了点钱进去。“谢谢你”,这句谢谢却来自刚才放钱的布施者。“他是家庭困难吗?”,“他是为了我们修行的人,让我们通过布施修了功德,是在为我们种福田铺福路”。旁边喇嘛的话,让我再次无语。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美丑,而以人为镜,却可以照出灵魂的善恶。
我以前碰到乞讨的,我如果认为他是骗钱的,我会拒绝,并且自己还认为很有道理“不能助长这种风气”。却没有想到,人家向你乞讨,你向他布施,他向你提供修德种福田的机会,这其实是一种因缘。再说,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认定别人是骗钱的,却是在助长自己的“嗔与痴”,在无知的情况下增长了憎恨。谢谢这看似偶遇的开示,我懂了,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故事四:
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居士,估计有60岁左右。佛学院为了照顾老点的居士,专门在山脚下开设了片居士林。但她来的时候,山脚下面住满了,她只好住到山上来,她这一住,就住了2年。看她艰难的将这两桶水,一点一点的往上提,提一阶,休息一下。虽很累,但神情却很淡然。
故事五:
这小屋是右边这位喇嘛的,左边这位是他的邻居。房间空荡、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那台取暖器,但满屋都塞满了喜悦。两位喇嘛,一位憨态可掬,一位灵光可爱,他们的笑容,也让我们也充满了喜悦。
其实,在我们敲门之前,担心会遭到拒绝,没想到,两位小喇嘛不仅热情还无所不谈。摆谈中我们得知,藏民们是把家里最聪明的孩子送来学佛,每两个孩子就会送一个来学佛,喇嘛在藏地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虽然学佛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他们觉得能一生侍奉佛,传扬佛法、普度众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还有,这里串门非常随便,尤其在吃饭的时候,不管认识不认识,你走进谁家,马上叫你坐下一起吃饭。“佛轮未动,食轮先行”,佛教有饭大家吃的规矩,中华民族孔融让梨的美德,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沟里,还保留下来了。
我们提出能不能出来拍张照,他们欣然答应,完全不顾外面的寒风凛冽。他们平静和幸福的脸上,闪烁着金红色的光泽……,这光芒,似莲花的花蕊放出的虹光,让冰冷的雪山充满了暖意,让阴霾的天空也泛出彩虹。真象一对小活佛。
故事六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我被这从未见过的美丽惊呆了。不施粉黛的美丽,苦行僧式的美丽。没有华丽的服装,一件粗布僧袍;也没有富丽堂皇的背景,只有家徒四壁的闺房;更没有一头秀美的头发,但她依然亭亭玉立、清纯如水。这种美丽,让华丽的词藻黯然失色。。。“简单、干净、祥和、幸福”原来可以形容大美。
这张照片,是我们的一位女同伴到她家用小相机照的。我们在路上碰到她,提出是否可以到她家去看下,她马上就答应了,由于我们男的不能到觉姆区,我们就只能在路边等待。回来后,同伴告诉我们,她的房间比那个喇嘛的简陋多了,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地上也是光的,连电热毯都没有。她家五姐妹,她是老五,家里把她送来学佛,她很高兴。同伴问她,“你以后不结婚了”“不结了”。
有人说,要找真诚的笑脸,到西藏来,而我说,要找发自内心的喜悦,到这里来。
面对这张笑脸,谁会想到,这个女孩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多元,谁会把她和深山、贫穷、落后、无知联系在一起。女同伴拿钱给她,叫她赶快去买条电热毯,这位觉姆真心的拒绝,说明是供养她学佛后,她才收下。懂事的她把我同伴一直送到车边,我也才有机会乘机拍下了这张笑脸。临走时,我们这位女同伴,心中充满无限喜悦地把她带到高原上准备自己穿的毛衣、毛裤全部送给了这位可爱的女孩,就像姐姐送妹妹,依依不舍。在回来的车上还自言自语“太可爱了,就是没有手机号码,不晓得以后来还能不能见到她,唉,看缘分吧”。
这里是什么地方?能让心灵如此干净,贪嗔痴了无踪,平和喜悦却随处可见。
这里是什么地方?天寒地冻,茅庐寒窗,却到处闪烁着一颗颗温暖喜悦的心,欢乐遍满虚空。
这里就是最殊胜的一块佛教净土,堪称世界最大佛学院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碧蓝碧蓝的天,雪白雪白的云,平静祥和的僧众,你只要去过一次,只要看到过一眼,你就永远永远不会将她们忘记。
在层层叠叠群山环绕之中,以佛学院的一座大经堂为中心,四面的山坡上,密密麻麻搭满了不计其数的小木屋,延绵数里,从上往下看,整个山沟就象一朵巨大的莲花,中心的大经堂是莲花的花蕊,四周徐徐伸展的山坡则是莲花的花瓣。“八风吹不动,稳坐莲花台”
山脚下取水的地方。到了12月底水结冰后,水和电在这里都会成问题,尤其是靠水发的电,经常停。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逛”的街,你看街上的冷清,我估计逛街这个名词在这里不存在。大家注意那个站在铺子外面的那个汉地女人,她就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因这个店铺处在喇嘛区,女的不能进店,如被管家发现,罚款500元,所以她就只能站在外面收钱,请个男的在里面买东西。以后大家如果到这里买东西,有人在铺子外面叫你把钱给她,你千万不要奇怪哈。
趁着老板娘补钱的时候“老板,这里出家的汉人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遇到啥子挫折,逃避社会哦?”“有,但少,大部分是真正来学佛的,大学生、大老板都有,你们都可以去听下讲佛,这里随便听”
傍晚,要离开五明佛学院时,突然,一抹霞光虹化了半山,无数幢小木屋的屋顶上,撒上了一层金色的夕光,五明佛学院温暖与祥和遍满虚空的景象马上真实的显现在我们面前,欢喜心弥漫全身,虽然佛光只有几分钟,但身体里那种说不清的喜悦与畅快,却很久很久。。。谢谢这恩赐的虹光。
五明佛学院,只用了十来年时间,就把一个32人的学院发展为世界最大,人员规模上万,这完全称的上大奇迹。在这大奇迹的背后,却包含这一个个让人震惊的小奇迹。
【五明佛学院简介】
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大法王晋美彭措为了振兴一度惨遭糟蹋蹂躏的藏传佛教,选择了大成就者敦珠仁波切的修行地--历来人迹罕到的色达县喇荣沟里,办起了一个小规模的密宗讲经班,学员当时仅有30余人。而现在,学员已达上万人,1993年就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大法王晋美彭措圆寂后,现在的院长由他的外甥女至尊空行母门美益西措母担任
五明佛学院的课程,以"五明"为主,所谓"五明",是佛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声明,也就是指对言语文字的明了;二、工巧明,就是懂得工艺、技术、历算等等;三、医方明,即掌握医术;四、因明,是指学会逻辑、论理等等;五、内明,乃谓修学佛教三藏十二部的根本意理。通常将佛学分为显密两宗,此处教授的内明学,除显宗的经典外,当以密宗为主。
这里的学制,一般设为六年,六年之上者,再学六年,共为十二年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10201977号
客服电话
4000-888-943
7*24小时客户服务
155275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