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尔滨呼和浩特惠州邯郸衡阳淮南呼伦贝尔湖州黄山菏泽衡水汉中黄冈黄石怀化鹤壁河源葫芦岛
J济南金华吉林嘉兴锦州济宁江门揭阳嘉峪关晋中九江晋城焦作酒泉荆州荆门吉安景德镇济源佳木斯江阴
行程路线:黎平-从江-丹寨-凯里-镇远-贵阳
(-)黎平
从浦东8:10分起飞的飞机需经停贵阳再到黎平,飞机在贵阳足足滞留了3个小时,到了黎平才发现整个机场被群山环绕,秋冬之际很容易形成雾气,再加上连天的阴雨导致飞机不能按时降落。所幸赶上了从黎平县城开往肇兴的最后一班班车,到达肇兴时已是傍晚。
下车进入寨门沿街匆匆而上,一边寻找客栈一边四处张望,想起资料中提到肇兴“号称黎平第一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房屋为杆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但暮色中的肇兴实在看不清太多细节,由于是淡季街上出奇地清静,能听到双脚踏在石板上的“嗒嗒”声,鼓楼和风雨桥的轮廓在微弱的光线下依稀可辨,总觉得与十几年前的丽江有那么一点神似,在宁静的夜幕下是历经岁月的历史厚重感。
相对于晚上的静谧和厚重,白天的肇兴显得嘈杂和浮躁。据说管理西江的旅游公司已接盘肇兴,计划用西江模式重新打造肇兴,于是这里就成了个大工地。寨门口原来的农田变成了水车和小桥流水,水车两旁成排的簇新木楼空空荡荡扎眼得很,不时可以看到街旁溪边正在修建的农家客栈,三三两两的工人在河边用铁丝和水泥加工仿木栏杆。去过西江的人可以想象肇兴以后的格调,完工后的肇兴可能更适合小资们的悠闲,而此时肇兴在我看来总有那么一点割裂,如同千年鼓楼上发亮的新漆很不搭调。
鼓楼是肇兴的一大看点,围着火堂的是4根巨大木柱代表四季,外面12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整体结构成塔状。据说楼上藏有一面大鼓,用以召集村民议事或聚会,下午老人们喜欢在鼓楼里聊天休息,晚上的鼓楼成了年轻人烤火聚会的地方。
在肇兴待了三天索然无味,第四天一早出发去堂安。沿路风景秀美是一条不错的徒步线路,放眼望去是连绵的层层梯田,如在九月收割之前或三、四月灌水期景色会更美。
道上的小岔路不少且没有路标,遇到挑着麦杆的农夫赶忙上前问路。走过一个山头看到一个村寨的入口,想必就是资料上提到的夏格村,寨子不大却很清静。正午时分终于来到堂安,爬上山头回头一望整个寨子一览无遗。堂安的规模并不大但很精致,由于位于山顶过往的游人稀少,让你有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觉。与肇兴的过渡装饰相比,堂安要自然和原生态得多。村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是堂安最大的特点。
(二)从江
早上赶到车站才被告知肇兴开往从江的早班车坏了,跟着人群上了开往洛香的私车辗转来到岜沙。安顿好住宿来到小江的枪手部落,凳子还没坐热就看到村民们手持芦笙肩扛猎枪往寨门口的平台走来,小江笑说我运气好,今天有团队过来可以免费看表演。枪手部落位置极好门口正对着表演平台,坐在那里连看了五场表演后终于倒了胃口,以至于后面几天看到表演就躲,商业化的表演不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但表演队里的女孩们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对于表演队里的大老爷们,女性成员的年龄都偏小有些甚至还是孩子,有时一天需要表演多场,中场休息姑娘们喜欢聚在小江的客栈里,清冷的客栈顿时热闹了起来。雨停了外面刮起了大风,坐在门口的小姑娘冻得直跺脚,于是纷纷躲到客栈里面,手机成了消磨时间的玩具。
一天结束后姑娘们会到对面的廊桥领工钱,如按游客每人20元计算,女孩们表演一场有时仅能分得几块钱。乘着雨停间隙带上相机往寨子里面走,秋冬季节的岜沙在阴雨天尤其冷,白天气温约10-15度左右,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还光着脚走在山路上,岜沙的女人也是一身短裙打扮。
道路还是有些泥泞,寨子里走动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女人们也背着孩子出来透透气。岜沙的房屋结构一如黔东南典型的吊脚楼,一楼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二楼用来住人,靠近房顶的空间被用作凉晒衣被或吊挂食物。
木结构的房屋难免会有火灾隐患,岜沙人把谷仓建在离居住房屋较远的地方,以确保粮食的安全。谷仓周围矗立着高大的禾晾架,村民们把收割好的稻谷捆扎成束,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置身其中抬头仰望,成排的禾晾架犹如千帆过江甚为壮观。
禾晾架还与岜沙独有的丧葬习俗有关:人去世后,家人会从禾晾架上取下一根木柱,然后把包着白布的人体捆绑在木柱上,由家人抬着去墓地安葬。
岜沙的丧葬习俗很特别,在岜沙你看不到坟丘或墓碑,当地人会把去世的家人埋在树林里然后在上面种一颗树,由于林子里树太多,子女一般只能辨识得出自己父母辈的埋葬地,至于祖上被埋在哪棵树下谁也不知道,客栈老板告诫我不要随便进林子里,因为岜沙人相信每棵树下都有一颗灵魂。
踏着泥泞的台阶拾步而上,听到前面传来“砰砰”的敲击声,不用看就知道是在染布,因为在肇兴见识过类似的染布工艺,其中一道工序就是用木锤反复在青石板上敲打染色的布匹。有趣的是,肇兴的侗族妇女一般在门外的青石板上锤布,而岜沙女人喜欢在昏暗的室内染布,于是只闻其声而不得见其人。
染布的工艺非常复杂且费时费力,为了让布匹发出幽兰的光泽,必须在最后一道工序中使用牛骨胶进行涂布。岜沙女人承担了大部分的农活和家务,我不知道这是否与岜沙的传统习俗有关,岜沙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以前岜沙男人佩刀扛枪以狩猎为生,家务活自然落在了女人身上。
不同于男人们的佩刀和猎枪,女人的随身工具就是一根扁担,岜沙的扁担是两头细的圆形木棍,两端刻着防滑槽,经年久使用通体光滑。与女人相比岜沙男人悠闲得多,虽然已不再打猎,男人们也会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在寨子里转悠,旅游业的发展正影响着传统生活方式。
我发现在黔东南男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盖房子,或许建屋立房本来就是男人的专利,岜沙男人也不例外,盖一座房就等于有了家,也就能装载满满的幸福和香火的延续。男孩们从小在工地耳濡目染,长大也自然成了建屋立房的行家里手。
大人们在忙活的时候就顾不得孩子太多,饿了就吃,有什么吃什么。盖房子的工地常常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在岜沙待了10天,一直住在小六哥的“古风寨”,这是我此次黔东南之行食宿条件最好的一个客栈。古风寨位于表演平台左侧廊桥的下面,老板赵江是从江侗族人,因排行老六喜欢别人叫他小六哥。小六哥从小喜欢绘画很有艺术天分,因家境原因没能继续习画深造,很早就独自出外谋生,走南闯北交游极广,曾经学过表演、做过导游也烧得一手好菜,古风寨是他在岜沙的第二个客栈。客栈温馨闲适的情调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一楼的公共休息区有一丝西江998的影子,二楼的客房条件则要比998舒适得多,房间里有独立的一体式卫浴,窗帘是小六哥亲手制作的蜡染。从客栈的布置可以看出老板的勤快和细腻,家具和装饰物都是他从各处收集来的老物件,我戏称他是捡破烂的。
如果你现在去古风寨一定会看到客栈门口有一幅油画,那是杨明老师的作品。我到岜沙的时候老杨已在那里住了一星期,他住在对面小江的枪手部落,初见老杨是在一处木房的屋檐下,他来自武汉早年科班绘画出身,毕业后因种种原因南下经商,三年前他又重拾衷爱的画笔。我不懂绘画但很敬佩老杨的勤奋,在黔东南旅行期间他每天至少要画2幅,三年间已积累了一千多幅作品。
说来古风寨与老杨有缘,那天老杨来客栈找我商量去丹寨的事,正值晚饭时间于是一起坐下喝酒,老杨是个酒仙偏爱高度酒,每天晚上定要喝尽性才能上床睡觉,按他的说法酒是他的创作动力。一番推杯换盏大家伙已酒足饭饱,不知谁提议去观摩老杨的作品,于是一行人摇晃着来到老杨的客栈,进门一看,好家伙满满一墙的油画,乘着酒兴小六哥请老杨给古风寨画一幅满墙的油画,在大家的起哄下老杨竟也答应了,于是就有了客栈门口的那幅画。
客栈的二楼有一角休息区,阴雨天我喜欢坐在二楼的窗台,喝着茶抽着斗消磨一下午。二楼窗台也是一个极好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木楼、谷仓、禾晾、群山、云雾交织成奇幻的景象美不胜收。
古风寨的人气很旺,即使在淡季也人来人往,期间结识了不少有意思的驴友。小吴是个徒步行者,刚从军队转业计划花两年时间徒步行走中国。一天晚上大家闲着没事,一帮驴友聚在楼下一边喝酒一边听小六哥摆龙门,小吴说要去占里看看,没想到引起大家的共鸣,还说到一个什么“换花草”。我头一次听说这个寨子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这个寨子在黔东南很有些名气,因为寨子里的男女比例很平衡,每家每户几乎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得益于寨子里的“换花草”,这种草药只有寨里的药师识得,药师可根据需要给寨子里的女人食用换花草制作的药,根须竖直向下的会生男孩,横向生长的生女孩。
我不确定这种传说的真假,倒是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产生了兴趣,聊得话题也杂了起来,还谈到各种鬼神传说。据小六哥说苗族的少男少女喜欢串寨子,晚上小伙们会去邻近的寨子找姑娘们聊天,少男少女们围着火堂唱歌喝酒非常热闹,男孩若是遇到心仪的女孩则会去摸人家的手,如果摸到女孩的手臂只有一根圆圆的骨头,那可不得了一定是碰到了山魈,得赶紧跑。
喝至深夜半缸米酒见了底,大家伙纷纷回房休息,听了这么多神鬼故事总睡得不踏实,迷迷糊糊半夜三点左右,听到对面房间传来敲击房板的“砰砰”声,还夹杂着叫喊声,声音像是南京来的女驴友,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楼梯踏步声,听到小六哥在问“怎么了。。。别怕别怕。。。我的客栈没事的。。。它们不会来的”。第二天一早大家问小六哥啥事,他说那女驴友晚上被子盖多了可能鬼压身,问到她时竟一脸严肃死不承认,只说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却死活不肯说,接下来的几天倒也平安无事。按小六哥的说法,他在客栈的木板上涂过桐油,桐油有驱鬼的作用。
又是阴雨天,一个农夫挑着稻谷从客栈门口匆匆而过。去巨洞看斗牛纯属偶然,记得是离开岜沙前一天的上午,寨子里突然来了很多警察和警车,一打听原来今天巨洞有斗牛比赛,这些警察是专查黑车载客的,因为以前曾发生游客为看斗牛搭私车翻下悬崖的事故。与客栈里的两个驴友一商量决定去巨洞看看,可等了近一个小时竟没有一辆去巨洞的车,最后只得包了一辆其它线路的班车。
还未到赛场就看到沿路已停满了摩托和汽车,越往里越不好开,三个人索性下车步行,赶到赛场已是中午时分。赛场是个四面环山的谷地,山坡上早已坐满了从各地赶来的村民,小吃摊、小商贩和来往行人熙熙攘攘,简直比赶庙会还热闹。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10201977号
客服电话
4000-888-943
7*24小时客户服务
15527575559